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

手術室的基本條件與組織

一、顏色
  過去傳統的手術室多以白色、淺綠色、淺藍色、淺褐色等淡色系為主,但近年來設計師一反傳統,開始使用藍色、黃色、橘色等明亮的主色加以混合,得到不錯的評價,工作人員感到心情較輕鬆,工作的滿意度提高。

二、門
  手術室的門應有兩扇,一為工作人員或無菌物品出入的側門,另一為接送病人或運送汙染物品的正門。主要的材質為玻璃窗,若該門須隔絕輻射時,其應為鉛玻璃。門的大小以5~6呎最適當,可方便病床及大型機器進出,最小不可小於4呎
  一般門的開啟方式有兩種:一為最常見的門樞型,其一邊各定於牆,另一邊則以弧型方式向內或向外開啟;另一種軌道型,其門的移動向坐右兩邊沿著軌道開啟,為平行移動,多見於自動門。在理論上,手術室的門應使用軌道型的自動門,因為前者開啟時,較會產生氣流,鼓動灰塵。有研究顯示,每當門樞型的門開啟,空氣中的菌落數目就會增加。然而選擇軌道型的門宜注意:門開啟時是以推入另一片門為佳,而非推入牆中,而且軌道的溝槽宜突起地面,較方便清潔。另外,手術室的門要隨時保持關閉,以維持手術室的清潔。

三、空調
   手術室的空調需要具備高效率的溫度、溼度調節與空氣淨化三個條件,主要是由於空氣也是傳染病原體的媒介,手術室內的空氣含有微生物塵、皮屑及飛沫,可能與院內感染有關。又,麻醉機器會釋放出乙醚,為了防止麻醉產生之廢氣在手術室內囤積,手術室內的空氣需要經過過濾並隨時保持流通。此外,適當的溼度可維持空氣的導電性,可以防止發生電爆,故手術室的空氣品質將影響工作人員的舒適度、安全性,亦影響感染刺制的成效。手術室內最主要的保護對象為進行手術之病人及醫護人員,因此無菌與無塵的環境成為現代化醫院手術室所必需的條件,而潔淨度控制為手術室內重要課題。

  • 空氣淨化

   一般手術室空調採用中央補氣系統(MAKE-UP AIR  UNITS: MAU) ,又稱『外氣空調箱』,提供處理後之外氣給各手術房,而各手術房設立獨立空氣循環系統,設定符合需要之溫度,以便提供冷卻、除溼、過濾、殺菌的功能。同時,各手術房之間沒有空氣混合,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問題。一般手術房之循環空調箱,吊掛於手術室區的走道天花板內部,因此,天花板必需預留維修孔。由於手術台本身會對手術室內的氣流產生一定的影響,被視為最主要之控制區域。有學者建議在空氣過濾器的出口處四周加裝一導風簾,對於手術台上方之氣流有明顯的改善;而在無安裝導風簾的情況下,可將手術台的位置遠離回風口處,對於整個手術室的氣流即可改善。
      空調之空氣過濾器的型式及過濾程度也會影響空氣的品質。目前多採用高效率空氣濾網(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; HEPA FILTER),可以過濾出0.3微米的顆粒。在德國甚至要求醫療用的無菌過濾網需要使用三層的HEPA網,如此可以阻隔99.997%的空氣中微粒。由於過濾網有一定的壽命,且需要經常清洗,當到了有效期限或濾網沾滿了灰塵或汙物時,即須更換才能維持滿意的效果。理想上,手術室最好維持100%的新鮮空氣,為此需要有每小時60次的新鮮空氣換氣率,但成本太高,目前多數國家要求至少要達每小時20次以上的換氣率才夠,如此才能淡化房間內任何特殊氣味及麻醉的廢氣。此外,手術室內之空調應為正壓系統,以防走廊灰塵、汙物滲入。

  • 溼度及溫度
     
  手術室內應維持適當的溼度,一般以60%為佳,而麻醉位置則為50%(其範圍在50~65%),適當的濕度可維持空氣的導電性,將過多的靜電轉诶電流並傳到地板,而不至於引起氣爆。有有學者建議手術室所有工作區必須控制相對濕度在30~60%,特別是無菌物儲存處,太潮濕會增加汙染機會。手術室理想溫度應維持在20~24℃之範圍,此溫度讓人感到最舒服,但病人由於身體的曝露及體溫的流失,通常會感到涼意,須注意保暖。
手術室維持在此低溫及低濕環境下,最重要的是可降低細菌的增生。除此之外,溫度和濕度的控制,也會影響手術效果,如熱門的眼睛雷射矯視手術,除了空氣中的水分會影響雷射機器的效能外,濕度高亦會導致角膜膨脹,若沒有控制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,使雷射矯視手術出現誤差,病人可能需要第二次手術才能看到較好的效果。

四、牆、天花板、地板
  所有手術室的表面,包括強、天花板、地板等都是需要平面光滑、堅硬、防水、防火、防塵、輻射防護、隔音、無縫且易於清洗。地板的要求除了上述規定外,還要可忍受消毒劑(如漂白水)得經常清洗,而不會產生影響(如無汙點或退化)。另外,地板疑有較佳的導電性材料,可驅散工作人員和設備因摩擦而產生的靜電,俗此可防止發生氣爆,及減少發生電休克的傷害。一般地板的材質可以使用柏油、乙烯樹脂、水磨石地板,許多較新的手術室採用墊式地板,以減少工作人員的疲倦感,但不能使塑膠性地才,其易因殺菌溶液而產生斑痕(麻點)。
  牆壁間要有3mm的鉛屏障,且牆壁的採光需良好。另外,為了增加手術室地面的空間,強與天花板常被利用來裝置設備或儀器,例如:掛勾、麻醉裝置、電子顯微鏡、攝影機、X光透視一、氧氣、抽吸裝置及管子等,以減少地板的混亂。因此,天花板的空間必先規劃、設計好,且須配合工作人員的作業,以防止意外發生,如屋頂與天花板距離再60~90公分,可方便安裝各種錯綜複雜的管線。

五、管路與電路系統
  如前所述,為了減少手術室地板的混亂,房間內的各種管路與電路系統,如真空、壓縮的氣體、氧氣、二氧化碳、麻醉氣體經由管子輸送進入手術室後,其出口可裝置在牆壁、天花板或懸吊在天花板。為了管路有問題即發出警告聲響,其牆壁崁燈會發亮,通常此刺耳的聲音能透過按壓牆上開關而被關掉,但不正常的崁燈會發亮,直到問題被解決為止。此外,麻醉機器會釋放乙醚,因乙醚比空氣種,會沉到地面,故地板上高度1.5公尺以下的電器物品裝有地線是必要的,須放在器械桌上,以減少電器接觸到乙醚而引發爆炸的危險性

六、燈光
  手術室的光線要能提供足夠的照明,其來源可分一般的室內燈與手術台的燈光(無影燈)。一般室內燈以崁裝在天花板上的分散裝置為考量,可防灰塵堆積,供手術前準備病人、手術後運送病人及清潔時使用。室內燈一般由天花板的日光燈或白熾燈提供,這些燈源必須使室內光線平均分布,又不會引起眼睛的刺激與疲勞,以利手術的進行,特別是精細、顯微的手術。
手術台使用的手術燈多懸吊於天花板,或為可移動的手術立燈。手術部位的照明取決為手術燈光的性質和手術部位組織的顏色,如淺色閃光的組織彼岸色的步伐光組織所需的燈光少,且燈光必須要能辨認組織的病理變化。。一般對手術燈的要求有:
  1.必須與日光相近;2.為無影燈;3.距離下刀部位約42吋;4.光線均勻且集中;5.照度約1000~10000呎燭光,不能有反光,亦不能產生過大的熱量,以便可清楚看到組織結構、減少組織的燒傷;6.邀容易清洗及防暴等功能。
  另外,手術登上裝有把手,在手術過程中,依手術部位與傷口大小的不同,需要不同的燈光性質與焦距,即可藉由無菌的把手隨時調整不同的角度,以利手術的進行。所有手術室皆須設置緊急用燈光,手術燈需與自動發電機相連,當停電時,可快速來電,無發電設備則可用乾電池手術燈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